牡丹江附大胃肠病医院:胃肠息肉要不要切除?
胃肠息肉要不要切除?牡丹江附大胃肠病医院【官网预约挂号:13206882659(微同号)】说起胃肠息肉,相信广大朋友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发现胃肠息肉后是否需要及时切除,却让许多人犹豫不定。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说一说胃肠息肉的形成及处理。
胃肠息肉是怎么形成的?
很多朋友体检发现胃肠息肉,都会疑惑为什么我会长息肉呢?其实,息肉就是多余的一块肉,在我们全身许多空腔脏器都会长,如鼻腔、子宫、膀胱、胃肠道等。长在胃肠道的息肉就是胃肠息肉。胃肠息肉就是在胃肠道黏膜隆起局限性增生而形成的肿物,胃肠道黏膜长期受炎症刺激或其他原因会出现炎症增生或赘生物形成,就会形成息肉。胃肠道息肉按其所在病变部位可分为胃息肉、十二指肠息肉、小肠息肉、结肠息肉、直肠息肉。
为什么会长胃肠息肉呢?
影响胃息肉形成的因素有: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能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对胃粘膜造成损伤,导致胃息肉产生。2)胆汁反流:十二指肠液含有胆酸、胰酶,反流入胃内,导致增生性息肉产生。3)抑酸药:长期服用抑酸药可导致高胃泌素血症,促进胃腺体囊状扩张,形成胃息肉。4)吸烟:吸烟会增加胃息肉的发病风险,促进息肉的形成。5)饮酒:酒精损伤胃黏膜,从而增加胃息肉的发生风险。
影响肠息肉形成的因素有:1)果蔬摄入较少:果蔬中含有大量叶酸及纤维素,果蔬摄入不足的患者更容易形成肠息肉。2)高脂肪、高蛋白饮食:过多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饮食,更容易形成肠息肉。3)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病、克罗恩等其他可导致肠道炎症的疾病,均可能引起肠道黏膜的过度增生,形成息肉。4)便秘:长期便秘患者由于粪便残渣在肠道停留时间长,更容易形成肠息肉。5)饮酒:酒精摄入会增加肠息肉的风险。6)腌制食物:腌制食物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等致癌,摄入过多的腌制食品容易导致肠息肉的形成。7)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胃肠息肉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
胃肠息肉会癌变吗?
胃肠息肉可以分为:腺瘤性、炎性、增生性和错构瘤型息肉,而腺瘤性息肉通常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几乎所有的结直肠癌都起源于腺瘤性息肉。临床发现,多数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为:正常黏膜—炎性细胞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变。
发现胃肠息肉要不要切除?
根据2015年美国消化内镜协会指南建议:>1cm的胃底腺息肉、0.5-1.0cm的增生性息肉、所有腺瘤样息肉应完全切除;所有单发息肉均应活体组织检查或切除;多发性息肉时应活体组织检查或切除;多发息肉时应活体组织检查或切除最大者,并选取其他代表性的息肉进行活体组织检查。
根据《中国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内镜诊治共识(2023)》建议:肠息长径大于等于5mm的息肉,建议内镜下切除;小于等于5mm的非腺瘤性息肉,进展为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极低,特别是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的多发性息肉,若活检证实为非腺瘤性息肉,则无须切除;对于凹陷、扁平、锯齿状或有绒毛成分的息肉,即使时小于等于5mm,也建议切除。
在此提醒广大患者,对于有警报症状比如腹痛、腹胀、大便带血、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有胃肠息肉或胃肠道恶性肿瘤家族病史的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十分必要,可以及时发现早期病变。